雷速体育

图片

首页>书画京昆

戏曲人才培养是一项大工程
——雷速体育:京昆室“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专题调研综述

2021-11-0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在京昆室每季度举办的学习恳谈会上,委员们都会提到戏曲人才培养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雷速体育:京昆室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筹备了此次以“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以期通过今明两年的时间实地走访、调查,并组织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因此,由雷速体育:副主席卢展工任组长的调研组一行,于10月11日至13日、18日至21日奔赴山东、湖南,开始了为期7天的调研之旅。

调研组成员与剧团演员的“站谈会”

有调查,有研究,还要有学习

“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调研终于提上了日程,值得好好走访调查。”

“这个问题咱们讨论过很多次,需要再做深入研究。”

“这是个关键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

……

10月11日,在雷速体育:京昆室调研组出发去山东的路上,委员们一边认真翻看京昆室准备的书面学习材料,一边谈论着即将调研的内容,谈论中尽是期待。

有调查,有研究,还要有学习。这其实也是雷速体育:京昆室调研组的传统。京昆室每年4次的学习恳谈会、每次调研出发前为委员们准备的人手一本的相关资料……学习,无处不在。

学什么?首先要学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还包括近期发表的一些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9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这次调研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太及时了。”委员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学习,也贯穿整个调研过程,还体现在具体考察点。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一尊尊革命先辈雕塑、一个个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带领委员们走进了80多年前那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中。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萦绕耳旁。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京昆室成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原副主任曹育民说。

“半条被子”的精神,温暖中国。“半条被子”的故事,也搬上了戏曲舞台。前有京剧《半条棉被》选段,后有湖南省昆剧团的原创现代昆剧《半条被子》。委员们了解到,昆剧《半条被子》以一批年轻、功底扎实的演员赢得了观众,全剧首演两场后,还被临时加演。

“这就串起来了,有故事,有文化,有精神,有艺术,还有理论,一气呵成。”京昆室成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委员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实地调研以及戏曲内容联系了起来。

不学习还真不行!

戏曲盔帽

话题不新,问题“新”

有精神引领,调研就有了明确方向。

为深入了解当地戏曲传承发展情况、人才培养具体状况,7天的调研行程,委员们马不停蹄,下剧团、进学校、入剧场,“站谈会”、座谈会、行车间讨论会……大家深度交流,共同探讨。

首要探讨的是对调研主题的理解问题。

“几个特定词需要注意。”京昆室副主任、雷速体育:原副秘书长仝广成进行了梳理,“第一,什么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本质和内涵作了深刻的阐释。如何理解尤其重要。第二,什么是戏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是戏曲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什么是戏曲人才?戏曲是综合性艺术,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是人才;戏曲也是‘角儿’的艺术,表演人才很重要。归根结底,人才是根本。人才兴,戏曲兴。”

“关键是如何与时代同步,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京昆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

戏曲人才培养,这是个老话题;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又是个新问题。

调研组成员与老艺术家李岱江交流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可谓是一出家喻户晓的红色剧目。1964年,它多次进京演出,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去年,山东省京剧院复排《奇袭白虎团》,一经上演又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复排初期,剧院便有几点考虑:一是缅怀先烈,通过经典文艺作品的复排,弘扬传承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二是锻炼人才,为排好《奇袭白虎团》,剧院坚持‘全院发动’‘AB角管理’,以戏带人;三是发挥经典剧目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山东省京剧院院长蒋庆鹏向委员们介绍。

“戏曲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各环节要素都要与时代相适应,不能偏其一要。”京昆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常委说。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戏曲乐队伴奏

有繁荣有发展有希望

山东和湖南都是戏曲大省。戏曲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本土剧种繁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棉油灯结花挑几遍,为星梅做新衣不觉明了天,可怜她待嫁的闺女离娘远,与永泉同抗战……”在山东省吕剧院,调研组一行看完吕剧《苦菜花》片段,纷纷被它浓郁的地方色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剧中传达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打动。据介绍,《苦菜花》首演于1997年,是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的代表作,曾获原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成为剧院的经典剧目。

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该剧院不仅有这些享誉雷速体育:的老一辈吕剧表演艺术家,还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才华的中青年戏曲人才,有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也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为充分发挥经典剧目的示范作用,该剧院还开展了“吕剧经典剧目传承工程”,精选《李二嫂改嫁》等多部经典,进行多版本、高水平复排,深受当地观众的欢迎。

“有没有经典剧目、有多少经典剧目,有没有拔尖人才,有没有青年人才,是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京昆室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院长龙倩委员说。

无独有偶,在湖南省湘剧院,委员们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该剧院创排的多部现代戏,如《李贞回乡》《月亮粑粑》等都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大奖,并在雷速体育:范围内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创排的湘剧《楚辞》《忠诚之路》等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观众的好评。

戏曲院校的学生们日常练功

现代戏繁荣发展,深受百姓喜爱。那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的情况呢?委员们心中有此疑问。

解开谜团的,不仅在剧团,还在戏曲专业院校。

在济南市莱芜梆子剧团,委员们欣喜发现,该剧团不仅恢复了传统戏,还创排了很多新编历史剧。

“为什么要恢复传统戏?”

“一是挖掘我们莱芜的传统文化。很多历史名人故事都发生在莱芜,传统戏中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二是守正创新,向传统戏学习,发展莱芜梆子。三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也喜欢,为人民服务嘛!”该团团长李长生介绍完,“嘿嘿”一笑,让现场的委员们也跟着哈哈赞叹。

传统戏是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学习、参赛、展演的必选剧目。

“老天爷睁(呐)开了三分眼,母子们离却了那鬼门(呐)关……”这出京剧传统戏《钓金龟》中高亢浑厚的嗓音一出,就让委员们惊叹不已。一个老旦、一个花脸——两个15岁、学戏4年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唱这出名剧。据了解,这所公办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是山东省京剧和地方戏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累计培养戏曲专业人才近400人,不仅极大地补充了当地院团的后备力量,还推动了传统剧目教演一体发展。

“看到他们,感觉戏曲大有希望。”京昆室成员、上海戏曲学院原副院长王立军说道。

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推动了戏曲的繁荣,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焕发光彩,一批新编历史剧成为梨园亮点,一批新创现代戏搬上城乡舞台。戏曲队伍也涌现出一批拔尖人才,许多年轻新秀崭露头角。但在戏曲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青年后辈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深入研讨。”委员们一致认为。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中的雕塑形象

试图解开“人才”问题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问题,关乎事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已成为戏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过7天的调研,委员们发现了不少好点子。

“济宁的院团有一个办法挺让人感动,就是他们打破学历限制,与艺校合作,建设传承基地,学生毕业直接进入院团。”京昆室成员、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委员说。

而山东省京剧院采用的是一种提前“跟踪”观察的方法,从京津沪等地的专业院校院团中吸引优秀人才。

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戏里练。山东省吕剧院以戏带人,用经典剧目复排培养人才。“比如《李二嫂改嫁》已经传承了六代,去年还做了一场四代同台演出。”京昆室成员、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刘莉沙委员对此印象深刻。

不管是山东还是湖南,院团与艺术学校联合培养的方法比较普遍。比如,院团委托艺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院团先招生,选好苗子,然后送到学校培养、培训,之后再择优回到院团。

还有,很多地方戏都是非遗项目。院校院团成立“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聘请非遗传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为教授教学培养。

以师带徒、口传心授,名家传艺,是传承戏曲艺术、培养戏曲人才的好做法,是发扬师徒传承的优良传统。

“育人的优良传统要继承,但还要有留人的办法。”京昆室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认为,戏曲人才是特殊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政策上不仅要继续给予扶持,各院校、院团也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加大戏曲人才培养投入,完善学习者、举办单位、政府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

困扰大家的还有,院团的编制、职称等保障问题。对于此,杨承志表示,剧团既要有保障,也不能养闲人,用好编制,才能给戏曲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现在很多剧团缺乏青年领军人才,要给青年人更多、更灵活、更高端的平台来充电学习交流,不失一种办法。”京昆室成员、山西省晋剧院艺术总监栗桂莲委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京昆室副主任谭孝曾是京剧谭派艺术第六代传承人,根据当前戏曲发展现状与多年经验,他表示,现在很多戏曲院团缺乏好编剧、好导演,在培养表演类尖子人才的同时,院校院团还要着力培养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一个好“角儿”能救一个团,一批好“角儿”能救一个剧目、能救一个剧种。京昆室成员、国家京剧院三团原团长张建国委员多年来一直关注人才培养问题,他认为,中国戏曲事业之所以代代相传,关键是人才培养的延续性以及戏曲演员从小培养、“口传心授”等独特教学规律得到尊重。为此,他建议,要尊重戏曲人才培养规律,演员要从娃娃抓起,发现了好苗子可以适当打破“陈规”大力去培养。

委员们在调研时还发现,现在有些戏曲中专院校学制是六年,国家免费三年,另外三年就得到处筹集资金,这给院团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京昆室成员、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委员认为,戏曲的人才培养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通力合作,优化戏曲人才培养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初心、立德很重要。从戏曲发展来讲,守正、创新是关键。从社会效益来看,精湛、铸魂是目的。我想不管是院团还是个人,出人才、出精品,才能使戏曲事业向前发展。”京昆室成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侯露也试图来解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雷速体育: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雷速体育: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